模拟电路 - 汇总
October 11, 2025
Table of Contents
Table of Contents
Gemini 真好用……
第一部分: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
1.1 电路模型 (Circuit Models)
电路理论研究的是电路模型,它是实际电路的近似表示,由一些理想元件构成。
-
集总参数电路 (Lumped-parameter Circuit): 电路元件的尺寸远小于其工作信号的波长。这是我们分析的电路基础,满足以下集总三原则:
- 元件外部不应存在电场与磁场。
- 任何时刻,流入一个二端元件一个端钮的电流等于从另一端钮流出的电流。
- 端钮间的电压是唯一的。
-
理想二端元件 (Ideal Two-terminal Elements):
| 元件 | 符号 | V-I 关系 (元件定律) | 特性 |
|---|---|---|---|
| 电阻 (Resistor) | R | 消耗电能 | |
| 电容 (Capacitor) | C | 储存电场能量 | |
| 电感 (Inductor) | L | 储存磁场能量 | |
| 理想电压源 | V | 电压恒定,与电流无关 | 提供能量或信号 |
| 理想电流源 | I | 电流恒定,与电压无关 | 提供能量或信号 |
1.2 参考方向和功率计算
-
参考方向 (Reference Direction): 由于复杂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难以预判,我们预先假定一个方向作为参考。
- 电流参考方向:用箭头表示。
- 电压参考方向:用
+和-表示电压降的方向。
-
关联参考方向 (Associated Reference Convention): 电流的参考方向从电压的参考正极性端流入,从负极性端流出。这是计算功率的标准约定。
graph LR subgraph 元件 A -- i --> B end subgraph 电压参考 direction LR labelA["+"] -- v --- labelB["-"] end A --- labelA B --- labelB -
功率计算 (Power Calculation):
- 瞬时功率公式:
-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:
- 若 ,表示元件吸收功率 (实际吸收)。
- 若 ,表示元件发出功率 (实际发出)。
- 注意: 功率的消耗或发出与参考方向的选择无关,只与电压、电流的实际方向有关。
1.3 基尔霍夫定律 (Kirchhoff’s Laws)
这是集总电路分析的基础。
-
基本术语:
- 节点 (Node): 两个或多个元件的连接点。
- 支路 (Branch): 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。
- 回路 (Loop): 由若干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。
-
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(KCL): 在任意时刻,流入任一节点(或任一封闭面)的电流代数和恒为零。
核心思想: 电荷不会在节点处凭空产生或消失。
-
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(KVL): 在任意时刻,沿任一回路绕行一周,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为零。
核心思想: 从某点出发绕回路一圈回到该点,电位不变。
1.4 受控源与等效变换
-
受控源 (Controlled Sources): 也叫非独立源,其电压或电流值由电路中另一部分的电压或电流(控制量)决定。
- VCVS: 电压控制的电压源
- VCCS: 电压控制的电流源
- CCVS: 电流控制的电压源
- CCCS: 电流控制的电流源
-
电源的等效变换 (Source Transformation): 一个理想电压源 与电阻 串联的实际电压源,可以等效变换为一个理想电流源 与电阻 并联的实际电流源。
- 关系:
- 变换是双向的,且只对外部电路等效,对电源内部不等效。
graph LR A[实际电压源 <br> V_s 串联 R_s] <--> B[实际电流源 <br> I_s 并联 R_s]
第二部分:电路基本分析方法
2.1 节点分析法 (Nodal Analysis)
节点分析法是一种以节点电压为求解对象,基于 KCL 的系统性电路分析方法。
-
步骤:
- 选择参考节点: 通常选择连接支路最多的节点作为参考点,其电位定义为 0V。
- 标注节点电压: 设其他
n-1个独立节点的电压为未知量()。 - 列写 KCL 方程: 对
n-1个非参考节点,根据 KCL 列写电流方程。支路电流用节点电压和元件参数表示(例如:)。 - 求解方程: 求解这
n-1个线性方程组,得到所有节点电压。 - 计算支路量: 根据节点电压计算所需的支路电流或电压。
-
超节点 (Supernode): 当一个电压源(可以是独立源或受控源)位于两个非参考节点之间时,这两个节点和它们之间的电压源构成一个超节点。
- 处理方法:
- 将超节点视为一个广义节点,对其整体列写 KCL 方程。
- 为这个电压源本身补充一个电压约束方程(例如:)。
- 处理方法:
2.2 叠加定理 (Superposition Theorem)
-
适用条件: 线性电路 (电路中所有元件均为线性元件)。
-
定理内容: 在一个线性电路中,多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时,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压或电流,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。
-
分析步骤:
- 一次只保留一个独立电源,将其余所有独立电源置零。
- 电压源置零: 用短路 (short circuit) 替代。
- 电流源置零: 用开路 (open circuit) 替代。
- 计算该电源单独作用时,所求支路的响应(电压或电流)。
- 对每一个独立电源重复以上步骤。
- 将所有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响应进行代数叠加,得到最终结果。
- 一次只保留一个独立电源,将其余所有独立电源置零。
-
重要提醒: 分析过程中,受控源 (Dependent Sources) 始终保留,不能置零。
graph TD
A["原电路<br>(V_s1, I_s2 共同作用)"] --> B{应用叠加定理}
B --> C["子电路1<br>(V_s1单独作用, I_s2开路)"]
B --> D["子电路2<br>(I_s2单独作用, V_s1短路)"]
subgraph 叠加
direction LR
C_Response[响应1]
D_Response[响应2]
end
C --> C_Response
D --> D_Response
C_Response -- "+" --> E[总响应]
D_Response -- "+" --> E
2.3 戴维南定理 (Thévenin’s Theorem)
-
定理内容: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,对其外部电路来说,都可以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 () 和一个电阻 () 的串联。
-
等效参数求解:
-
戴维南等效电压 ():
- 等于一端口网络在端口处的开路电压 ()。
-
戴维南等效电阻 ():
- 方法一 (无受控源时): 将网络内部所有独立源置零(电压源短路,电流源开路),然后从端口看进去的等效电阻。
- 方法二 (通用方法,尤其适用于含受控源):
- 将内部独立源置零。
- 在端口处施加一个测试电压源 ,计算产生的测试电流 ,则 。
- 或施加一个测试电流源 ,计算产生的测试电压 ,则 。
- 方法三 (开路短路法): ,其中 是端口处的短路电流。
-
graph LR
subgraph 原始网络
A(含源线性网络) -- 0 --> B(a)
A -- 1 --> C(b)
end
D{等效}
subgraph 戴维南等效电路
direction LR
F(V_th) --> E(R_th);
E --> H(b);
F --> G(a);
F -- 串联 --> E
end
B --> D -- 等效于 --> G
C --> D -- 等效于 --> H
诺顿定理 (Norton’s Theorem):
- 戴维南定理的对偶形式。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,可以等效为一个理想电流源 () 和一个电阻 () 的并联。
- 关系: , , 。